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频发,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,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《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》首次将AI视频智能监测系统纳入强制性安装要求。此举标志着我国防灾减灾体系正式迈入智能化升级新阶段。
根据规划文件披露,全国16个地质灾害高发省份需在2025年底前,针对已登记在册的3.8万处灾害隐患点及新增风险区域,完成AI视频监测设备的全覆盖部署。技术规范明确要求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形变分析、智能预警联动、多光谱成像等核心功能,突破传统人工巡查的时空局限,打造「全时域、全要素、全自动」的立体防控网络。
作为智能视觉监测领域的创新实践者,倍特威视依托自主研发的GeoVis地质灾害监测系统,推出符合国标规范的完整解决方案。系统内置的三维位移解算引擎,可精确捕捉毫米级地质位移,通过智能学习地质运动轨迹,提前72小时发出风险预警。配合多传感器融合技术,在暴雨、大雾等极端天气下仍可保持95%以上的识别准确率,真正满足7×24小时无人值守的作业要求。
从实际应用场景看,AI视频技术主要服务于三类核心场景:在滑坡隐患点通过双光融合摄像头,实现地表裂缝的量化监测;在泥石流高发区构建声光报警矩阵,实时感知固体物质运移特征;针对崩塌风险区域,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建立地形数字孪生体,精准追踪岩体结构变化。相较于传统监测站建设,该技术方案降低80%现场布线成本,设备部署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/3。
政策的强制实施既是对行业技术门槛的重新定义,更开启了防灾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遇窗口。作为首批通过应急管理部技术认证的服务商,倍特威视已构建起覆盖硬件研发、算法迭代、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生态链。特别在边缘计算领域突破性实现的本地化AI推理能力,有效解决了山区网络覆盖不足的痛点,确保监测数据在断网环境下仍可持续存储分析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地灾防治智能化革命,选择具有深度行业认知与技术积淀的合作伙伴尤为关键。倍特威视专家团队提供从点位勘察到运维培训的全周期服务,结合省级监测平台对接需求,量身打造分级预警处置预案。现阶段已有27个示范项目通过验收,系统平均预警响应时间较人工模式提升60倍,切实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。
把握政策机遇,共建防灾体系。倍特威视将持续深化AI视频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创新应用,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测设备与云边协同平台,助力各级政府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防控网络。